南通民营企业国际化培训班成功举办
3月27-29日,南通民营企业国际化培训班在张謇企业家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南通市工商联、南通市商务局联合主办,南通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南通通商总会具体承办,主要帮助全市民营企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传承和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开班仪式由张謇企业家学院副院长赵德伟主持,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伟其,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黄柳春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市商务局外经处处长陈伟、通商总会秘书处处长王向阳、工商联联络部副部长成亚鑫、南通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加兵,各县(市)区商务局(经发局)分管局长、外经科长,各县(市)区工商联相关人员,南通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协会、通商总会会员企业和相关单位共约110人参加培训。
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黄柳春开班致辞。他指出民营经济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他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一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走出去很多问题不可预测,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民营企业走出去、国际化,离不开祖国强大支撑;二要发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当年,张謇就请进来走出去,将国际高端人才请进来治理水患,带着颐生酒飘洋过海参加巴拿马展会。民营企业家义不容辞要将张謇企业家精神发扬光大;三要充实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民营企业家要苦练内功,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着眼南通、胸怀世界,实现可持续地走向海外,促进外经事业发展。
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伟其开班讲话。他指出,国际化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他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要提振敢闯敢干的精气神,紧盯国际国内形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认清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找到国际化核心竞争力。同时,他希望参培同志切实珍惜学习机会,力争通过学习交流,以更广视角和更长眼光重新审视和定位企业的发展。
南通大学教授、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副会长王敦琴,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黄柳春,市商务局外经处处长陈伟,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博士杨伟,4位教授(专家)分别围绕张謇创业传奇及其创新精神、推进南通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对外投资合作相关政策、“一带一路”建设与民营企业作为进行专题授课,帮助民营企业发扬光大张謇企业家精神,着力开展跨国经营业务,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信心、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深受参培同志一致好评。
培训班还开展了现场教学。赴大生集团,观摩大生集团数字化车间、智慧纺纱工厂和大生一厂公事厅;赴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追寻总书记足迹,践行总书记嘱托,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和张謇生态观。
参培同志参观了建于1907年的大生码头牌坊,建于1915年的钟楼(原为大生纱厂门楼),建于1900年的公事厅(现为大生厂史陈列室),建于1897年的专家楼(现为大生党建活动基地)。跨越三个世纪持续生产经营,百年大生传承红色力量。1926年春,南通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南通独立支部在大生纱厂诞生。由朱德总司令题词的“东方红”黑板报,每月一期,70多年未间断。如今的“数字化纺纱车间”引领中国纺织智能制造。具有百年历史的清花车间及仓库等至今仍在使用中。
参培同志在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详细了解张謇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情况,大家对张謇先生的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感到由衷敬佩,表示要深刻理解张謇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张謇精神,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在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大家感受生态环境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南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手笔大力度开展生态建设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