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期,镇江商务促进消费的七条建议

疫情以来,镇江市线下零售、百货、批发等行业损失惨重,餐饮住宿企业犹如遭受灭顶之灾。为及时掌握疫情对商贸领域的影响,真贱市商务局分组分类开展企业调研,积极做好商贸流通领域企业的帮办服务及复工指导。根据张市长关于研究引导消费办法措施的指示,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座谈调研,提出 “促消费、稳社零”的七条建议。

一、千方百计促消费

1.推广使用“消费券”。一是明确发放标准。倡议机关事业单位将年度绩效奖金的增量部分,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以“消费券”方式发放。鼓励企业参照机关事业单位执行,以“消费券”形式增发的部分,给予不超过5%的补贴。二是制定使用细则。广泛征求相关企业、协会等各方面意见,根据不同消费时间、不同消费业态,给予不同折扣力度。

2.鼓励消费升级。针对汽车领域。一方面,执行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老旧汽车淘汰给予补贴的文件要求,在此基础上,购买“国六”标准排量的汽车,再给予一定补贴。另一方面,在落实国家、省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对于上半年预定本地(北汽麦格纳)新能源汽车的,每辆车再给予一定购置补贴。针对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执行国家有关促消费政策,对消费者“以旧换新”购买国家能效2级以上、且获得3C认证的新型绿色、智能化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对低保户、贫困户,可不提供旧产品,直接享受“以旧换新”补贴。

二、真抓实干稳企业

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给予商贸企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追加定向优惠政策。

3.追加定向政策。一是对于市场化主体减免租金的,建议给予房产税的减免政策,并可授予荣誉称号、宣传报道表扬来正面激励;对于私人业主减免租金的,可以给予个人所得税一定额度的抵扣。二是在疫情防控后期,受疫情冲击巨大的餐饮住宿企业,或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消费促进活动,可纳入商务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内,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三、补齐短板强基础

4.补足保障供应短板。一是强化农批市场城市保供功能。尽快确定官塘桥农批市场是否异地新建或现有基础改造提升方案,加快项目推进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基础服务保障功能。二是加快建设活禽集中屠宰场所。结合重点禽类养殖基地,加快推进活禽集中屠宰场所的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及项目建设,形成活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一体化的供应链条。三是统筹谋划布局城市仓配中心。利用主城区周边及附近的“边角地”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仓配中心,开展仓配一体化服务,完善城市商贸物流体系,提升保障供应能力。

5.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一是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引导各地突出本地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增强电商发展的群聚效应。二是常态化运作农商对接平台。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搭建我市农产品产销对接常态化运作的新平台,帮农民销、带农民富,促进农村消费。三是增加商品有效供给。合理调整低、中、高端商品销售方式,适度发展小巧精致、功能齐备的镇村商业网点,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以镇为核心、村为骨干、村民小组为基础的商业格局。

四、扶持引导快转型

6.推动消费向线上发展。一是促进线上消费。继续组织餐饮企业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对接,对新上线平台企业争取3-5%的费率优惠和1个月免费外卖运营指导服务,促进线下餐饮拓展线上业务。二是促进社区商业线上发展。推广城乡“互联网+社区便利网点”的商业发展模式,支持线上企业在线下布点发展;支持本地商超连锁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三是推动消费业态升级。加大商务专项资金对疫情期间涌现出新模式、新需求、新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传统实体零售拓展线上业务,完善供应链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

7.谋划特色商业街和夜经济。一是推进特色步行街区建设。拓展西津渡街区的商业功能和商业集聚能力,开发西津渡、云台山周围夜间休闲游线路,完善夜间消费的软硬件服务功能,挖掘镇江历史文化优势,开发本地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提升西津渡特色街区的文化特质和服务水平。二是组织开展消费促进活动。规范统一镇江锅盖面形象标准,开发一批老字号旅游纪念品,认定一批“镇江味道”等老字号餐饮企业,结合夜间消费,在划定的夜市街区内,定期组织开展夜间消费促进活动。

  • 分享:
活动报名
企业名称:
姓名:
职务:
手机:
备注: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