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开展境外投资现状及发展研究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除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两个“传统项目”外,对外投资已成为其最重要的形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受到严重影响。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境外企业发展情况,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认真分析当前影响我市境外投资的原因、存在的优势,并就如何进一步指导和引导企业搞好境外投资提出一些措施意见。
一、我市境外企业的发展情况
1996至2020年我市共批准境外投资企业45家,中方协议出资额总共40014万美元,启东境外投资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摸索阶段。1994年8月,第一家由启东市圩角工业公司罗马尼亚投资的金三角有限公司 ,中方投资5万美元。1996年8月,第二家由启东市合纤丝绸总厂投资的大西洋盐业有限公司 ,中方投资98.8万美元。
2.停滞不前阶段。直至2004年8月,第三家由启东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投资兴建的南通启东建筑(新加坡)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9.41万美元,期间间隔8年。后断断续续有零星企业组织对外投资,2004年两家,2006年四家。
3.平稳发展阶段。2009年1家,2010年3家,2011年2家,2012年4家,2013年2家,2014年5家,2015年4家,2016年8家,2017年2家,2018年4家,2019年5家。
从总体投资规模来看,项目偏小,超千万美元的只有十一家,2013年江苏道达海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设立的道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1500万美元;江苏启安建设集团金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投资设立澳德房产集团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2500万美元;2014年江苏中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沙特设立江苏中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5000万美元;江苏中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中信(香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3000万美元;2015年江苏银投投资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设立江苏银投投资(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8000万美元;江苏中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设立江苏中信建设集团(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1500万美元;2016年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设立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印度尼西亚分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3000万美元;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新加坡林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5000万美元;2017年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在以色列设立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2000万美元;2019年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在迪拜设立南通二建承包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1000万美元;在柬埔寨设立金边江苏南通二建(柬埔寨)有限公司,中方协议投资额3000万美元。
由于以前审批时要求不严,随意性比较大,到目前对境外投资企业调查清理时,前期获批准的企业几乎没有几家存活下来,目前,共有办理备案手续企业45家,其中办理注销手续企业4家;不运作企业15家;1家房地产企业已完工。共有25家企业正在经营。其中生产型企业10家、建筑施工企业9家、科技研究开发企业2家、贸易型企业4家。其中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启东三信服装辅料有限公司、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市久正人体工学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的境外投资企业运营状况良好,并积累了一些境外投资的经验。
由于投资目的地国家与我国统计系统要求不同,导致有些投资未进入统计系统。据我们了解,我市也有一些个人,由于备案系统对投资主体的限制,没有办理商务部门的批准手续,在国外投资兴业,主要在南非、阿联酋、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地。如近海的李卫冲五兄弟从2003年开始,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做豆腐开始,尽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成为南非有名的“豆腐大王”、“种植大王”、“养殖大王”。他们注册了鑫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现已有占地300多亩的农场,全面进军南非的农副产品市场。同时他们还建立了连锁酒店,生意比较红火。
二、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优势和取得的成功经验
目前根据我市的产业特点,实施“走出去”战略有着诸多有利因素。
1.纺织服装业。我市是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基地,生产能力较强,许多企业生产设备好、产品质量高,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2.加工制造业。我市加工制造业规模较大,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市还是电动工具的出口基地。
3.建筑业。2013年我市被评为“中国建筑之乡”是区域建筑管理的最高奖项。我市建筑业基础雄厚,开展工程承包型的海外投资具有广阔的前景,既能带动较多劳动力在海外建筑市场就业,又能带动大量工程机械和设备的出口。江苏南通二建开辟了“一带一路”沿线新市场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以色列等,在以色列获得了住宅建设的五年资格;江苏启安建设现有两支队伍分别进入尼加拉瓜、沙特;江苏南通二建正在积极推进与尼日利亚、沙特、加纳、缅甸等国家相关项目的洽谈,力争早日拿到总包项目。
4.海工船舶工业。我市船舶工业园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船舶配套工业中心,启东沿江右翼重要的经济发展区,是“船舶生产基地”。加快船舶企业的对外投资速度,将大大推进我市对外投资的进度。
5.研发机构和高新企业。我市一些企业,资产规模和生产能力都比较大,但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有较大的技术差距,到国外技术资源与智力资源密集,靠近市场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提高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林洋电子在澳大利亚设立的研发机构就是一个例子。
对我市多年来境外办企业的经验教训加以认真回顾和总结,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从盲目被动到理性化思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企业缺乏调查研究,盲目听信,结果到了国外事与愿违,以失败告终。二是选择与我国关系较好的国家投资办厂。如东盟、南非和东南亚地区的“一带一路”国家,充分享受国外的优惠政策。三是选择投资领域应选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或行业进入。生意做熟不做生,这样投资风险会小一些。同时要注意在技术、资金、设备或人才方面有自己的强项。四是选择好合作伙伴,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实现强强联合。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中外合资的形式,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市场,扩大企业实力和知名度。五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国外的环境、政策、法律、人文等情况,以供决策参考。通过网上、贸易伙伴、使领馆、实地考察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三、影响我市境外投资的原因分析
到境外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实现经济对外扩张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总体来说仍是资本输入为主,但部分行业到境外特别是去欠发达国家谋求发展确具有较强的优势,如建筑、电动工具、纺织、船舶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如能创造条件到境外去投资办厂,势必会促进我市经济在结构调整上发生一次质的飞跃。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比,“引进来”国外的投资主体中包括自然人。但“走出去”境外投资主体不包括自然人。所以一些自然人在境外投资设立的公司,不能进入商务统计系统中。总体分析影响我市企业 “走出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本金不够。有的企业虽然看好国际市场,但苦于资金压力,未能“走出去”,导致市场占有率及抗风险能力均较弱。
二是缺乏境外开拓意识。不少具有走出优势的企业负责人不敢涉足国外市场,怕担风险,这种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三是企业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人才。从我市看,目前一些企业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普遍缺乏精通外语、了解国外法律、善于管理的复合性人才。
四是境外投资有效信息渠道少。我市境外机构本来就少,加之对有限的信息资源又缺乏系统的归纳整理,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在这个方面联动、互动性不强,企业对走出去感到茫然。
五是宣传扶持力度不够大。“走出去”与“引进来”相比较,我市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特别是在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六是国外劳工问题。近年来,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中,劳资纠纷问题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我方企业劳工权益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当地政府往往更多从工人利益出发,给企业处理此类问题带来了难度。
七是反倾销等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贸易摩擦。金融危机对全球投资造成严重打击,不少国家为了渡过危机,重新拾起保护主义壁垒,对跨国投资也造成一定障碍。这些摩擦使我们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屡屡受阻。
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受航空管制和人员进出限制,导致人员及物资走出国门难度加大。由于跨境投资的复杂性,企业通常需要组建商务谈判团队,还需要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共同参与项目。受疫情影响,国内很多地方采取了交通管控或隔离措施,这必然会影响人员的到位。此外,疫情也会对项目尽职调查造成影响。受到疫情的影响,目前已有141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公民采取了入境管制、暂停签证、检疫隔离等措施。中国买方很难派遣中方人员前往项目当地开展工作。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1.项目东道国海关可能对中国出口的设备、材料采取更加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影响能否顺利入关以及清关的时间和费用;2.项目东道国政府可能对中国籍员工、劳工入境采取限制措施,办理入境签证、工作许可难度可能增大,影响施工队伍的组织以及施工进度;3.项目东道国政府可能对目前已经在当地工作的中国籍员工实施更为严格的医学检查等公共卫生措施,该部分员工如果在近期回国休假,再入境也可能受到限制或需要隔离,这将可能增加单位的成本,影响进度;4.中国籍劳工可能由于中国境内疫情管控措施,影响及时组织动员以及工程施工进度;5.中国境内设备厂家可能因为本次疫情导致春节后不能及时开工生产,造成设备供货进度延误,甚至不排除有些供应商因疫情影响陷于经营困难,导致无法供货。
四、对我市境外投资工作的举措
到境外办企业则是我市实施外向战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应对未来竞争的重要战略,据此,提出如下思考:1.强化对企业境外投资的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的同时,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有针对性的结合我市的产业优势和过剩产业的情况,积极引导推动我市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发展创业。企业也应增强竞争意识,坚持把海外投资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要我走出去”变为“我要走出去”,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增强“走出国门”的动力。
2.建立我市境外投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境外企业的前沿信息资源,进一步发挥好辐射效应,努力解决我市境外市场信息渠道闭塞、信息量不足的瓶颈制约老大难问题。建议由政府某部门负责将来自各方面的境外投资信息(包括各级领导出国学习考察带回的信息)归纳整理,在网上建立信息库,以便企业查询,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机会。
3.帮助境外企业解决融资难和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目前,我市境外企业和待走出国门的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融资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缺乏问题。据企业反映,他们面临的市场形势很好,一些不发达国家宽松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资源及成本优势,给企业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由于企业自身资金和人才力量的制约,限制了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契机。建议市政府针对境外投资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和完善一些资金和人才扶持方面的措施。
4.加大境外投资企业扶持力度。考虑到我市企业“走出去”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市场拓展等方面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走出去”战略实施,引导企业调整“走出去”步伐,开展符合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对外投资活动,有效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市政府要从扶持和激励企业境外投资的角度去考虑,制订和完善相应政策措施,以促进我市境外投资事业的稳步发展。
5.转换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部门对企业“走出去”以管理为主转向主要提供优质服务。要建立健全企业“走出去”管理服务系统,以抓好投资办厂、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为重点,简化审批手续,推动企业自觉、规范、有序地走出去。
6.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回报当地社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除了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外,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特别是不善于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要注意与当地社区搞好关系,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这样就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顺利实现本土化生存发展。
7.要构筑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使企业具备足够的国际竞争力,指导企业依据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企业管理、技术、产品、营销、细分市场等全面分析,找出自身发展优势。
8.鼓励本地上市公司境外投资创业。上市公司业务成熟,资金雄厚,更容易进一步拓展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9.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强自身防护,严格落实预防制度,遵守项目所在国的防疫制度,确保外经人员安全、项目顺利推进。
(启东市商务局)